《滁州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18-06-26 11:09
    【字体:打印


    根据《省残联关于开展“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通知》(皖残联办〔201840号),我会组织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残联,对《滁州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评估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滁州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共11项,已完成指标4项,接近完成指标2项,进度正常指标3项,相对滞后指标2项。(具体见附件)

    (二)指标执行情况分析

    1.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滁州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滁州市2017年城镇、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8.9%9.1%,由此推断我市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6.5%,基本上已完成预定目标。

    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方面。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应助尽助,已提前达到预定目标。

    3.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方面。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市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全覆盖,已提前达到预定目标。

    4.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方面。截至2017年底,我市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3.93%,接近预定目标。大部分县(市、区)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或超过95%,其中凤阳县实现全覆盖,来安县、全椒县、明光市参保率分别为88%、40%和59.5%,参保率较其他县(市、区)偏低。

    5.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方面。截至2017年底,我市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7.37%大部分县(市、区)残疾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目标值,其中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天长市实现全覆盖,全椒县、明光市参保率略低,分别达到92%和91%,总体上已提前达到预定目标。

    6.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方面。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市五个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为24579人,已脱贫16966人,脱贫率为69.03%,按序时进度推算,2019年有望提前实现预定目标值。

    7.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方面。截止到2017年年底,联合住建部门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户实施危房改造2174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86.54%,接近预定目标值。根据按序时进度推算,2018年有望提前实现预定目标值。

    8.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方面。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累计已有42247名残疾人得到各类精准康复服务,服务覆盖率达54.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方面。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16748名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服务,服务适配达43.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距离目标值较远。

    10.014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覆盖率方面。2017年,我市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结果显示,全市014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955人,已安排010周岁残疾儿童康复665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69.63%,计划2019年放宽至014,有望提前实现预定目标。

    11.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方面。根据《关于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定期核查工作的通知》(皖残联〔2018〕6号)要求,我市、县级残联和教体局对本地户籍6-15周岁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进行了核查统计,目前,我市共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2106名,其中已入学残疾儿童1975人,未入学131人,入学率达到93.78% ,接近预定目标值。未入学残疾学生绝大多数是因残疾程度较重不能入学。

    二、《纲要》实施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不断加强惠残政策体系建设,有效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

    1.残疾人生活救助扩面。在省低保范围内残疾人生活救助前提下,继续扩大残疾人救助范围,提高受益面,将分散供养五保户中四级残疾人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无个人收入来源残疾人纳入救助范围

    2.残疾学生教育救助链条进一步完善。继续加大残疾学生教育救助力度,实现了贫困残疾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教育救助无缝衔接、全程覆盖。

    3.市区残疾人实现免费乘坐公交。2017年已经实施具有琅琊、南谯两区户籍、年龄69周岁以下视力、二级以上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滁州市市区公交车基础上,2018年扩面至两区所有69周岁以下持证残疾人。

    4.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实现全覆盖。2017731日,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明确:“扩大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覆盖范围,对不在省限定名额内的贫困精神残疾人,政府兜底解决每人每年1000元药费补助经费。”全市除民生工程项目外,新增2000多名贫困精神残疾人享受了药费补助。

    (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贫困残疾人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1.认真履职尽责,扛实脱贫攻坚帮扶责任。2017年,市残联克服多种困难,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扶贫点大力支持,在年底第三方扶贫工作评估中顺利完成村出列、户脱贫任务。不仅选派一名副理事长脱岗驻点扶贫,而且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多次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党组会听取定点帮扶工作的汇报,专题研究扶贫工作队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出谋划策,共同完成脱贫工作任务。支持20万元帮助蒋集社区发展一村一品项目,建设连栋蔬菜大棚,支持村集体经济建设;发挥部门优势,先后为贫困残疾户发放41台轮椅、30台净水机;开展送温暖活动,先后两次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20户,发放资金7000元;协助销售马铃薯5万斤,贫困户平均增收过千元;在就业培训、发展产业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助力脱贫,确保四保障一兜底政策落到实处,助力蒋集社区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2.严格政策落实,贫困残疾人脱贫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实施精准康复服务。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滁州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滁政办秘〔201750号),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印制了8万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全市8个县(市、区)也全部出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认真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二是加强绩效考核。将残疾人小康进程绩效考核内容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融入脱贫攻坚考核评价体系,同步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三是夯实基础工作。及时核准贫困残疾人基础信息,2017年,组织8个县(市、区)进行回头看数据比对核实。比对出我市实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16663人,已实现脱贫11609人,剩余5054人将于2019年年底前实现全部脱贫;四是协同推进康复扶贫。2017年,市调整安排康复扶贫专项资金225万元,各有关县(市、区)协调资金累计达136.9万元,重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生活补贴、重度精神残疾人住院救助及辅具适配、假肢装配;五是实施医疗救助,将纳入生活救助的贫困残疾人,再实行免交+零起付+提高标准的医疗救助政策;六是推进危房改造。积极主动联合住建部门把贫困残疾人户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中并给予更多的支持。

    (三)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1.扶持残疾人个体创业。实施万人就业工程每年5000名残疾人发放 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对3727人次困难残疾人个体从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实施阳光大棚等助残设施农业助残项目,扶持阳光大棚 350个。

    2.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建成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个,省级就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十佳就业基地1个,市级就业基地9个,县级就业孵化基地8个和县级就业基地11个,通过基地吸纳和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创业。

    3.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因地制宜举办按摩师、手工编织、电子商务、种养殖、电器维修、就业人员岗前等培训班,有效提高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征收残保金促就业。通过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强化社会各界吸纳残疾人就业意识。加强用工审核,截至2017年底,全市 29家集中安置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247人次,按比例安置残疾人608人。

    (四)不断夯实组织建设基础各级残联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1.组织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建立健全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残联组织构架,使残疾人的事情有人问,残疾人的困难有人管,残疾人工作有人干,全面实现了中残联关于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要求。通过举办乡镇残联理事长暨专职委员培训班、专门协会主席岗位远程培训学习等形式各地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助理员培训率达100%全面增强了全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全市各级残疾人组织和工作者新形势下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尤其2017以换届为契机,对各地残联班子、人事等做了完善,有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工作基础。

    2.康复服务平台有序推进。8个县(市、区)全部完成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全市已建(在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中心)8家,已建(在建)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11家,康复能力得到显著加强。

    3.托养平台已成雏形。对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实施阳光家园项目,依托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医院等机构进行机构托养。

    4.特殊教育平台已经建成。2017年我市建成滁州市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招生3个班(残疾人26人),为残疾人就学提供了平台。

    (五)创新思路开展残疾人文体工作,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1.注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在滁州广播电视台开播了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新闻栏目、在滁州日报开辟《身心障碍人士阳光家园》专栏。推进残联系统新媒体平台建设,开通了市残联微信公众号、企鹅号、头条号、新浪微博、门户网站,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宣传格局。

    2.注重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一是成功举办市首届残运会。201710月,举办了“生命阳光,情满亭城”为主题的全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18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此次比赛,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二是积极组队参加各类赛事。在省残运会和特奥会以及全国、全省残疾人飞镖、象棋、田径和举重等重要赛事中共获得80枚奖牌,多名选手被选拔参加全国大赛;三是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先后组织了残疾人文艺汇演、残疾人读书达人演讲比赛、残疾人书画展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升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3.注重品牌服务,志愿助残活动成为常态。市、县两级建立274个助残志愿服务站,有2万助残志愿者活跃在基层,7000多人注册成为助残志愿者。根据志愿服务资源和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创业、心理等需求状况开展结对助残服务,志愿助残活动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残疾人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部分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残疾人生活状况仍然比较困难

    是残疾人康复辅具工作仍比较薄弱。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社区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辅助器具投入不足,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是残疾人就业率仍然较低。文化低、缺技能的残疾人以及智力、精神残疾人都是就业比较困难的群体,加上用人单位对安置残疾人就业仍存在偏见,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四是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还不够充分,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不尊重甚至歧视残疾人的现象依然存在,残疾人自觉融入社会还不够积极。

    五是残疾人基层组织还比较薄弱。乡镇(街道)残联干部兼职多,不稳定,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偏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难以为残疾人提供各类专业性服务。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以民生为先,在生活保障上再突破

    一是继续实施好民生工程。继续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确保符合政策一个不漏、不符合政策一个不补,做到应助尽助、应退尽退;继续实施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加大投入,提标扩面。二是继续实施好创新项目。继续免除残疾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进一步简化手续,减少程序,为残疾人亲属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继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继续实行住院医疗零起付、每段报销比例相应提高10%,并力争解决残疾人个人免费参加医保问题。

    (二)以康复为本,在服务水平上再突破

    一是扎实推进精准康复。坚持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教学校等作用,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切实提高精准康复服务覆盖率。二是加大辅具适配工作力度。进一步丰富残疾人辅具器具种类和数量,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协调出台辅具适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绝大多数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辅具适配服务。探索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新模式,推动实现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制。三是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争取在立项、规划、土地征用、税费减免等方面支持。已经建成的,要充分发挥其功能,积极开展服务;已批准立项和正在施工的,要抓紧建设,争取早日服务于残疾人;尚未动工的,要想方设法开工建设。

    (三)以就业为基,在促进增收上再突破

    一是认真落实政策。切实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用残疾人员,鼓励和扶持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等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并通过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进行自主创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落实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并组织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二是切实加强服务。着力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采取积极的措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帮助残疾人就业。通过组织开展就业援助等,重点做好已登记失业残疾人、困难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的就业援助;加大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和残疾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力度;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残疾人教育体系建设,通过促学、救助等促进残疾儿童入学,提高素质。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依法收好、管好、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严格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避免少征或漏征,并依法、依规进一步管好、用好。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基地等的扶持力度,努力通过扶一个、带一批,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四)以环境为重,在融入社会上再突破

    一是以无障碍建设促环境改善。持续抓紧抓好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市政建设和管理规划,力争实现市、县城区主要道路及公共场所全面实现无障碍。加大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二是以宣传促氛围营造。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氛围。大力宣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残疾人及社会扶残助残典型,鼓励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三是以活动促融入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残疾人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能激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五)以队伍为要,在素质提升上再突破

    一是建强组织。将残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本级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积极做好优秀残疾人干部的选拔、培养和配备工作,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管理,建强工作者队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建强专业服务队伍;进一步活跃各专门协会工作,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建强协会队伍;抓好残疾人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站等建设,建强社会服务队伍。二是强化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建成一支党政放心、残疾人满意,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附件: 附件:滁州市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