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残联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和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6-01-26 00:00
    【字体:打印

        2015年,滁州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破难奋进,全面完成了2015年度和“十二五”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惠残文件政策获得新完善

        2015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意见(皖办发〔2014〕)25号文件),滁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做好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加快实现小康步伐工作的通知》(滁办字〔2015〕)68号),对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需求、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保障残疾人养老权利、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鼓励对残疾人事业捐赠和强化工作保障等方面作了详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

        “十二五”以来,为提高残疾人保障标准和生活水平,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2011年残疾人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滁政〔2011〕35号)、《关于残疾人救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滁政办〔2012〕30号)、《滁州市免除残疾人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暂行办法》(滁残联〔2012〕23号)、《关于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滁政办电〔2013〕27号)、《关于残疾人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滁政办秘〔2014〕52号)等政策文件,提高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扩大残疾人医疗救助范围、实施中学阶段学生教育救助、增加残疾人殡葬救助项目等,使困难残疾人在“生、老、病、死”四个方面都得到了基本保障。

        (二)惠残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

        2015年,持续实施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民生工程。其中: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项目救助贫困残疾人近6.2万人,发放救助资金6500多万元;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项目完成手术1200例,超额完成540例;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项目救助精神残疾人5300名,超额完成20名,发放资金530万元;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救助各类残疾儿童773名,超额完成85名。

        “十二五”以来,累计救助贫困重度和无劳动能力残疾人176069人次,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5367例,救助贫困精神残疾人22547名,救助各类残疾儿童2537人次,共发放和使用资金2亿多元,收到了“康复一人,解救一家,影响一片”良好社会效果。

        (三)康复辅具工作实现新拓展

        2015年,完成低视力患者助视器验配298名,成人助听器验配27名;完成盲人定向行走培训453名,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救助121名;免费发放轮椅940辆,电动轮椅车代步车16辆,辅助器具793件;为下肢残疾人安装假肢104人、特殊假肢9人、上臂假肢8人、成人矫形器35名;智障儿童康复194名,孤独症儿童康复83名,脑瘫儿童康复128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6名、助听器验配17名,聋儿语训106名,适配儿童假肢矫形器87名,适配辅具142名。

        十二五以来,累计免费为贫困肢体残疾人装配假肢360例、矫形器200例;发放辅助器具1363件、电动代步车48辆;为低视力患者验配助视器1232人,助听器验配163人;发放轮椅3391辆、拐杖690副、洗浴椅240个;依靠社区开展低视力家长培训836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2152人、聋儿康复训练359人、聋儿家长培训374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1087人、肢体残疾社区康复2561人、智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1195人。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验收。2014年12月,我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称号。

        (四)教育就业工作展现新成果

        2015年,完成520名残疾人中学生资助工作,其中初中残疾学生262名,高中和中专残疾学生258名,发放资金38.9万元;完成多形式就业任务,其中:个体就业1000人,就业培训1000人,阳光大棚70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0人,超比例安置残疾人170人,“阳光家园”居家托养 685人;举办首届残疾人手工编织培训班、首期残疾人电子商务培训班,80多名残疾学员全部通过结业考试;举办第11期全市盲人保健按摩班,32名盲人学员通过考试获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十二五以来,共促学残疾少年儿童327人,其中随班就读23人、上特殊教育学校142人、送教上门162人;资助贫困残疾大学生365人次、中学生1797人次、小学生517人次,共发放资金233.42万元,积极推荐133名残疾学生到省特教中专学校就读;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0975万元,其中市本级4000万元;全市共建成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0个,扶持阳光大棚 210个,辐射带动201名残疾人就业;为5000名残疾人发放 8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举办盲人按摩、种植、养殖等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597人次,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608人,推荐742名残疾人到用人单位工作。

        (五)信访维权工作取得新发展

        2015年,我市残疾人信访工作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37件次,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案件18件次,提供咨询服务230多件次,全年未发生一起恶性上访事件。

        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建立残疾人权益维护工作站9个,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1018人次,接待来访1754 批次、2433人次,来信153件次,未发生一起重大信访事件,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整顿“三小车”工作中,妥善处理“三小车”残疾车主来访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六)宣传文体工作凸显新亮点

        2015年,会同市委宣传部制定了《滁州市残联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奖励暂行办法》;与滁州日报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月推出《残联之窗》专栏;全年刊登各类稿件200余篇,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有梦有未来,残疾人夫妻的创业路》为题报道了我市全椒县一对脑瘫残疾人夫妻自强不息、创业不止的事迹,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全椒县荣获“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的山林独臂“守护神”韩明道的先进事迹;会同市文明委联合举办了“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滁州市第十四届文化志愿服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广场纳凉晚会残疾人专场文艺演出;选拔聋人运动员陆雅婷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十二五以来,每年组织召开一次省市级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座谈会,交流促进残疾人宣传工作;与《安徽日报》、《滁州日报》、《滁州广播电视报》、《E滁州》、《嗨滁州》等媒体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各大媒体刊登各类稿件1200余篇;组团参加第八届安徽省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声乐类节目二等奖;参加第六、七届全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均获舞蹈类节目三等奖;邀请残疾人艺术团来我市进行艺术表演30余场次;参加全省第三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13枚金牌、11枚银牌、9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参加全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获得14枚金牌、18枚银牌、7枚铜牌,位于全省奖牌榜第七位,金牌榜第七名,获 “安徽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被评为2010-2014年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七)组织建设工作获得新提升

        2015年,理事长、专职委员、助理员培训率达100%;对全市0-35周岁残疾青少年14959人进行了摸底;开展残疾人专项调查,圆满完成持证残疾人100324人、非持证残疾儿童320人调查工作;全年完成残疾证发放10034件,对康复脱残及死亡的残疾人注销残疾证8315件。

        十二五以来,全市8个县、市、区,113个乡镇(办事处)残联圆满完成换届任务,所有乡镇残联实现了“四有”目标,配齐残疾人专职委员;建立助残志愿者工作站9个,助残志愿者队伍达5000人;全市累计发放残疾证101945件,办证率为40%。2011年以来,历年被省残联表彰为“残疾人工作综合评比先进单位”。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残疾人工作事关重大、意义深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改进,逐步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逐步提高各级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归纳起来,关键是“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的工作理念。从残疾人基本需求出发,通过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需求,使他们的功能恢复到较好的水平,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残疾人迫切需要的项目开展工作,并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残联康复工作的有效形式。

        三是坚持“重点工程与普遍服务”、“骨干机构和社区网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实施一批民生工程项目,积极推行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工程,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和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增收,使残疾人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根据城市和农村不同经济条件、工作基础,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不断推进,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各个服务项目的特性,注重高新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根据不同业务领域的差异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筹划安排工作有时不够科学。在布置安排工作方面,客观上存在追求时效,不顾基层实际的现象,导致时间安排过紧,给基层压力过大,有时不得不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二是检查指导力度不够。由于近几年工作任务量逐年增加,对各县(市、区)残联的工作指导难以面对面进行,多半只能停留在打电话、发短信进行交流。

        三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还有差距。受各种因素制约,未能经常性地抽出时间和人员深入各县(市、区)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需求。

        四、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思路

        (一)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残疾人工作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工作大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重点做到“勾画一幅蓝图、落实两项补贴、实施三项工程、推进四项工作”:

        ——勾画一幅蓝图

        结合滁州实际,组织起草《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滁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提请市政府印发,形成滁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蓝图。召开全市残工委会议,总结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研究部署“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

        ——落实两项补贴

        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2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加快实现小康步伐的意见》(皖办发〔2014〕25号)精神,以省标准为指导,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残疾人护理补贴。

        ——实施三项工程

        实施滁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力争到2016年底,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实施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民生工程。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结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分户施保有效落实。

        实施残疾人教育就业帮扶工程。开展残疾幼儿融合式教育试点,完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布局。进一步做好残疾学生促学助学工作,完善教育“救助链”。加大政府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力度,推动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管理。全面推广残疾人电子商务就业,广泛开展知识技能培训。

        ——推进四项工作

        康复辅具工作。继续开展轮椅捐赠、精神病患者住院救助、盲人定向行走培训、低视力产品验配、成人助听器验配、贫困重度残疾人辅具适配等项目,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区康复服务,建立健全残疾预防体系,组织参与“爱耳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和“国际麻风节”等活动。

        宣传文体工作。围绕第二十六次全国助残日主题,开展扶残助残宣传活动。加强社会主流媒体报道,在市电视台开办手语新闻栏目。举办2016年度滁州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工作,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基地建设,参加全省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开展有创意、有特色的残疾人文化活动。

        信访维权工作。邀请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保障法》调研检查,做好残联系统“两代表一委员”联系服务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需要法律援助的残疾人,做到“应援尽援”。认真办理、协办有关残疾人的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规范使用网上信访工作平台,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组织建设工作。及时调整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配合各级党委、政府配齐配强残联领导班子,推荐残联理事长担任同级人大委员或政协常委。开展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业渠道,进一步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

        (二)“十三五”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我市残疾人工作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再突破:

        一是以民生为先,在生活保障上再突破。要实现广大残疾人的全面小康任务,首要的仍然是切实、有力地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拓展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

        二是以康复为本,在服务水平上再突破。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以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创建为抓手,加强康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康复机构作用,努力构建覆盖市、县、乡、村(社区)的全方位的康复网络。

        三是以就业为基,在促进增收上再突破。坚持把就业作为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帮助摆脱贫困、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进一步落实、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指导、服务、援助力度。

        四是以环境为重,在融入社会上再突破。大力倡导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营造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

        五是以队伍为要,在素质提升上再突破。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残疾人工作者,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做社会工作的能力,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滁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5年11月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